自主拒绝(1 / 2)
她独自坐在静止空间的边缘。
中间域没有边界,却像一间无限延伸的房间,白得纯粹,静得可怕。苏离已不知自己在这里待了多久——系统停止了时间标记,感知也在逐渐钝化。
但她还清醒。
不是因为系统允许,而是因为她在反向维持自我结构。
她的每一次呼吸、每一次抬手、甚至每一个不动念的选择,都是在维系那个正在从系统逻辑中被“标记为不可控”的人格体。
她知道,她现在是什么身份。
【剧本失败者】。
【系统未能接管的变量体】。
【无法归档的异常人格】。
中间域并不是系统对她的惩罚,而是一种**“拒绝后等待其自溃”的拖延处理方式**。系统没有再对她施压,但也不放她出去。
就像是在等她亲口说出:“我想回到剧本里。”
一旦她这么说,一切都会归零,前面的挣扎将不复存在。
所以她必须沉默,必须在系统最沉默的时候,先一步出声。
她站起来,环顾四周。
没有门,没有墙,没有地面。脚下的白色仿佛不是实体,而是一种“默认存在的平面假象”。
她开口:
“我拒绝接受这一层的默认状态。”
空气没动。
但地面下方,仿佛一层薄薄的感知界膜微微震荡了一下。
她继续说:
“我不是你剧本里的角色。”
“我不是等待引导的‘被建构人格’。”
“你想用沉默逼我妥协——但我从不依赖你。”
这一次,空间出现了真实的反应。
头顶白色界面忽然浮现一行光字:
【系统提示:已检测到目标个体具备主动破构语言能力】
【是否接受‘自我定义路径’上传?】
苏离冷笑。
她早就知道系统会这样。
一旦她的话超出它的“可压制边界”,系统就会转而选择“技术性收编”——也就是把“你做出的反抗”纳入它的运行逻辑中。
表面上给你自由,实质上是记录你的行为参数,好训练下一个更高效的诱导算法。
她没有回答。
她闭上眼,开始回忆。
不是系统投放的记忆,不是昭渊的唤醒指令,也不是卡片导入的数据触点。
而是她真正的起点。
那场雨夜,那段梦里的雨伞边缘,那块玻璃上倒映出自己脸的时刻——那是她从无数次副本中醒来,唯一不被系统清除的记忆残渣。
她伸出手,在空中写下:
【我是谁,不由你来记录。】
空间微颤。
系统没有立刻反应,而是陷入短暂的静默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