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径伪装中(1 / 2)

加入书签

苏离走在晨光之中。

街道已经换了一个模板:比先前更具生活气息的江城老区,砖瓦房、报摊、绿皮公交,所有光影的颗粒都带着一点老胶片的颗粒感。

副本更新了,但她没有被重置。

那说明系统目前仍将她判定为“剧本内角色”。

“行为曲线偏离警报已暂缓。”昭渊在她脑中汇报,“你目前在模拟人格标准曲线内,判定为‘轻度修正型沉浸人格’,信标未触发。”

“我们给它演得够像吗?”苏离问。

“演技问题不大,问题在于系统正在‘以观测方式决定你下一段路径’。”

“什么意思?”

“它不再直接给你剧情,而是以你目前的‘自发行为’作为剧本基准,试图引导你自己构建出符合它预期的‘认同剧本’。”

苏离眸色微敛。

她知道这代表什么。

这正是“人格诱导型剧本”最深的阶段——不再输入、只进行“选择偏导”,让你以为那是自己的选择。

这是一场系统主导下的“即兴剧”,而她,是必须装得像“真的相信了”的演员。

“那就配合它。”

她站在报摊前,拿起一份日期模糊的报纸,装作认真浏览。

与此同时,她迅速翻阅文字图层背后的数据调用结构——在副本中,所有“物理道具”都内嵌有对应的行为植入点,是系统记录人格反应的监测节点。

这份报纸的行为反馈阈值,是“情绪调节指标”:观察她对“现实事件”的共鸣程度,进而判定她是否已经“归于剧本”。

她看向报纸的头版头条:《市民幸福感连年提升,江城再登榜首》。

她微笑了一下,淡淡地翻页。

系统给出的反馈值是:情绪反应等级·适度

“它满意了。”昭渊低声评价,“你表现得像个热爱生活的江城市民。”

“现在我要借这个‘生活’去找出口。”苏离的声音冷静至极,“每一个像这样的街道模板中,一定存在着某种不易察觉的出口锚点。”

“系统不可能浪费构建资源。”

她绕过街区,进入一条冷巷。

那里是模板中“低频交互区域”——也就是系统通常认为玩家不太会停留的死角区域,系统负载最低,可能也是最容易埋藏“残余数据”的地方。

她低头翻找一台废弃的老式缴费终端。

那种设备在主流副本中早就被更新替换,能在这里出现本身就是一处异常。

她蹲下,用指尖剥开底部接口盖板,里面藏着一个微型数值残存器。

昭渊立刻反应:“那是旧副本数据清洗后留下的参数缓存器。”

“这里曾经装载过别的剧本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