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71章 一锤定音(1 / 2)
会议室里,沈青云一直没说话,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。
突然,他将手机转向众人,淡淡地说道:“看看这个。”
听到他的话,众人纷纷看了过去。
只见视频当中,一位白发老人正用拐杖猛砸石碑:“我爷爷的爷爷就是被他们烧死的,你们官老爷为了钱,连祖宗都忘了!”
老人的哭喊混着围观群众的怒骂,让会议室瞬间死寂。
“老肖,你觉得那一千个岗位,能弥补老百姓心里的痛吗?”
沈青云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千钧之力。
肖如水的脸涨成猪肝色,低下头抠着笔记本的塑料皮。
他又不傻,郑青云这话是什么意思,已经很明显了。
政法委书记赵茹轻轻放下茶杯:“我刚接到公安汇报,有群众准备明天去方圆县拆碑,已经有人在网上号召聚集。”
她的指尖在桌面上划出焦虑的弧线,叹了一口气说道:“再不妥善处理,可能引发群体事件。”
“所以更不能激化矛盾。”
刘彦昌接过话头,语气急切:“先让方圆县连夜拆除石碑,再由县委书记公开道歉,给个行政记过处分差不多了。”
他看向沈青云,认真的说道:“稳定是大局,沈书记您说呢?”
朱晓元猛地站起身,椅子腿与地面碰撞发出刺耳的声响:“刘市长这是和稀泥。”
他的手掌重重砸在桌上,茶杯震得跳起:“这种触碰历史红线的错误,必须严肃查处!县委书记就地免职,分管副县长移交纪委,还要在全市开展历史教育整顿,谁含糊就是对那些遇难乡亲的背叛。”
楚俊生突然插话,声音带着一丝苦涩:“刚才宣传部监测到,已有十二家主流媒体介入报道,省委宣传部都发了问询函……”
他的手机突然震动,看完消息后脸色煞白:“省委宣传部那边的意思,让我们尽快处理。”
这句话像块巨石投入冰湖,让所有人都严肃起来。
刘彦昌的嘴唇动了动,最终化作一声长叹。
沈青云注意到他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,指节泛白的地方慢慢恢复血色。
“都看着我干什么?”
沈青云突然开口,目光如探照灯扫过全场:“朱晓元同志说得对,这不是小事,是原则问题。”他站起身,黑色皮鞋在地面踩出沉稳的声响:“第一,成立由朱晓元同志牵头的调查组,一小时内赶赴方圆县,监督石碑拆除,全程直播,让老百姓看到我们的态度。第二,方圆县委书记、县长立即停职接受调查,分管副县长由纪委立案审查。第三,明天上午召开全市干部大会,我亲自讲历史教训,谁敢在原则问题上打折扣,就别怪组织不客气!”
他走到楚俊生面前,将手机推给他:“宣传部牵头,联系所有主流媒体,公开事件处理全过程,还要把当年的历史做成专题报道,让每个滨州干部都记清楚:我们脚下的土地,每寸都浸着先烈的血,谁也不能忘!”
楚俊生用力点头,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深深的痕迹。
朱晓元挺直脊背,党章徽章在灯光下闪着光。
刘彦昌端起茶杯抿了口,发现茶水早已凉透,却还是重重说了句:“我完全同意沈书记的决定。”
他知道,沈青云开口的那一瞬间,自己就没了选择的余地。
沈青云最后看向窗外,残雪正在融化,窗玻璃上的冰纹渐渐裂开,露出外面泛青的天空。
他抬手看表,时针指向下午三点:“散会,朱晓元同志留下,我们再细化一下调查组的分工。”
众人起身时,楚俊生的手机又响了,他接起电话的瞬间眼睛亮了:“好消息,书记,咱们滨州连夜部署拆碑的词条已经冲上热搜,网友说……说我们这次没让人失望。”
沈青云的嘴角终于露出一丝暖意,他抓起外套:“走吧,晓元同志,去方圆县的路上,我们再合计合计历史教育整顿的方案。\"
两人并肩走出会议室时,朱晓元突然说:”沈书记,您刚才那句祖宗不能卖,说得真好。”
沈青云回头笑了笑:“不是我说得好,是历史本身就站在我们这边。”
走廊尽头的窗户透进夕阳,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在水磨石地面上交织成坚定的线条。
远处的操场上,国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,像在诉说着不能忘却的过往。
………………
第二天上午,省委大院。
省委一号楼的走廊铺着枣红色地毯,脚步声被吸得只剩模糊的闷响。
沈青云攥着牛皮文件袋的手指微微出汗,袋角的金属扣硌着掌心,里面是方圆县事件的处理报告,昨夜改到凌晨三点,字里行间还带着咖啡的焦味。
“顾书记在里面等你。”
秘书的声音压得很低,推开实木门时,沈青云看见顾青山正对着一幅《滨州抗战图》出神,指腹在方圆县的位置反复摩挲。
冬日的阳光透过百叶窗,在他银灰色的中山装上切出明暗交错的条纹。
“坐吧。”
顾青山转身时,金丝眼镜滑到鼻尖,他用指关节推眼镜的动作带着常年批阅文件的惯性:“滨州这次的事,网上吵得凶啊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